
今天漓源環保給大家介紹一下甲殼質生產污水處理方法,甲殼質(也稱為甲殼素)是一種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的物質,在食品、醫藥、化工和農業等各個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甲殼質生產方法是以蝦、蟹殼等為原料,采用酸堿法進行加工處理,蝸牛甲殼質的生產方法也基本上是采用上述的方法。
甲殼質的生產過程中通常伴有大量的蛋白質、氯化物及相當量的油脂等副產品產生,生產廢液和廢水色度大,COD和BOD值很高,需要對生產廢水進行處理,現有的大規模甲殼素生產,基本上是以廢棄蝦、蟹殼為原料。
在甲殼質生產過程中,要產生大量的含蛋白質、氯化鈣、油脂和色素的生產污水,以沿海生產廠家為例,以日產1噸甲殼質計,每天向環境排放約1000噸污水(其中直接沖洗原料蝦、蟹殼用海水約600噸,洗滌經酸堿處理后的蝦、蟹殼用淡水約400噸)。未經處理的生產污水污黑發臭,若直接排放,會引起受納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時還會引起赤潮,從而給水產養殖和沿海的生態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現行的甲殼質生產污水處理方法,一般為末端處理方法。即將處理原料蝦、蟹殼后的酸浸廢液、堿煮廢液、酸性洗水、堿性洗水、及其場地沖洗水等合并成綜合廢水一并進行處理,但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污水的后處理負荷大,處理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海水本身的COD值約1000mg/L,而排放標準一級為100mg/L,二級為150mg/L。在引入如此多的海水進行洗滌后,即使將污水中的有機雜質全部去除(不考慮生產中的原料酸堿所生成的鹽),其出水也難以達標排放,若用反滲透方法除鹽或者采用淡水稀釋的方法使出水達標排放,前者成本太高,一般廠家難以承受;而后者用淡水稀釋的方法在沿海或其它淡水資源緊缺的地方一般難以實施,況且這樣做還是不能降低COD的總排放量。更多的甲殼質生產污水處理方法請咨詢漓源環保。
漓源環保工程師聯系電話:辛工:13580340580 張工:13600466042